屋邨人物誌記錄了幸福號在尋找幸福公屋的旅程中,與不同公屋居民的相遇和對話,
我們將故事收集,將滿滿的幸福感再發放!

活化再綠化 歷史工廈變身宜居屋邨
#有趣的歷史展示區

位於柴灣的華廈邨,雖然近幾年才「新居入伙」,但它其實別具歷史——華廈邨前身是香港碩果僅存的H型工廈「柴灣工廠大廈」,1959年落成,列為二級歷史建築,2016年改建為公共屋邨。已退休的李女士一家四口,與大部分居民一樣,第一次住在活化後的歷史建築,家的樓下並沒有偌大的平台公園,但有一個記載這裏歷史的展示區,「很多年輕人未看過這些歷史,真的要來看看,很有趣的」。 有別於一般屋邨,華廈邨沿用工廈的佈局,為了平衡保育與宜人的居住環境,綠化的公共空間延伸至建築物的天台。「平常出入看不到,但若從高處看下去,倒是很漂亮。」除了美化環境,這裏也是居民的活動空間,李女士日常會在這裏散步、做運動。這個空間如何可以讓人更幸福?「在草地上種一些有香氣的花!」

指示牌多一點、大一點 長者不再怕迷路
#空间设计 #指示牌 #迷路 #方向感

住在沙田30多年,72歲的Yvonne最近搬進新落成的駿洋邨駿逸樓,這幾年夢𥧌以求的就是能夠在同一區「上樓」。丈夫過世、女兒已搬走,Yvonne現在一個人生活,喜歡每天都外出,上教會、去街巿。「在這裏住熱鬧一點,下樓就會看見小朋友放學、一家大小的畫面。」 駿洋邨共有5座,4000多個單位共住了逾萬人,Yvonne作為新居民,因為經常出入屋邨,認路並沒有困難,但她笑說,「如果你說十年後,我真的不知道,因為人是會退化,不是每天都那麼醒目」。所以屋邨的指示牌多一點、大一點,Yvonne覺得也是好事,「朋友來探我也不用迷路嘛﹗」

屋邨走廊通爽恬靜 居民的幸福散步路線
#散步 #漫步 #走廊 #天台 #享受颯爽涼風

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,享受清靜的惠卿在西環邨住了65年,從前因為照顧孩子,始終為生活奔波,到了孩子長大,有閒暇時,她會去人較少的天台散散步,與相熟街坊談談天。漸漸地,每天早上和下午兩次外出散步,已成為她風雨不改的習慣。 惠卿年過九旬,自年輕時就開始喜歡步行,當年經常由家裡行到摩星嶺,「很多街坊都這樣行,當是晨運」。不過她現在「腳不太方便」、走不了那麼遠,便在居住的那幾層走廊來回散步,享受颯爽涼風、與鄰居互相問好,已是每日的小確幸。「如果我不是有決心去(散步)的話,可能現在要坐輪椅了。」

享有自由運動的空間
#有空間做自己喜愛的事

住在石籬一邨的Hailey,是學校的排球隊成員,平日與隊員練波,找場地時總遇上困難,「附近的場地都很難預訂,而且畢竟是街場,就算預訂了都會有其他人進場打」。在尋找合適的空間時,她發現自己居住的屋邨,原來有一片偌大又少人用的空地,「如果可以變做排球場就好了」。 Hailey所指的空地,其實是「露天表演台」,有蓋的舞台對出,是一片偌大的露天空地,讓居民可以或坐或站,欣賞表演。不過,她的觀察是這裏近年很少舉辦表演活動,反而有一些居民來這裏伸展、做運動。空地旁邊的籃球場,偶爾亦有婆婆與長者打球,Hailey笑說:「我老了應該都會是這樣。」不論老幼,有空間做自己喜愛的事,大概就是幸福的生活。

屋邨維修保養好 住得更安心
#保養隊伍很有效率

「西環邨真的很好,不像電視劇裏的屋邨,又石屎剝落、又水喉漏水沒人理。」住得安心,是很多人的心願,對七十多歲的卓先生來說,居住環境安全妥善、維修保養得宜,出入安心,就是幸福感的來源。 「只要把問題告訴屋邨,沒多久就有人上來看看發生什麼事」。由單位內的一顆螺絲,到走廊、升降機,屋邨的保養隊伍都很有效率。卓先生記得有一次,鄰居單位有小問題,原本找他幫忙,但他都未及動手,屋邨就已上門解決了,「修理速度真是很快」。這讓西環邨雖已有逾60年歷史,居民的住屋環境質素也沒因年月而下降。「沒什麼要改善,已經夠好了。」

綠化充足 幸福感更多!
#綠化 #樹木 #植物 #種植 #一開門便看到綠色的植物

「大自然是有靈性的。」在牛頭角下邨生活11年,嚮往大自然的劉女士,平常總會抽時間到戶外草地上看書。她始終覺得,像香港這樣的石屎森林,如果屋邨可以種植更多樹木、植物種類更豐富,能使居民感受到自然環境帶來的身心歡愉。 除了有園藝工人打理植物,劉女士更希望居民也可以參與種植,最好更可以帶領小朋友一同照顧植物。「有心的居民會很用心去設計,這可以讓大家一同關心這個環境,大家一起努力。」對她來說,理想的居住環境,就是一開門便看到綠色的植物。「綠化足夠的話,幸福感都會多一點!」

活化再綠化 歷史工廈變身宜居屋邨
指示牌多一點、大一點 長者不再怕迷路
屋邨走廊通爽恬靜 居民的幸福散步路線
享有自由運動的空間
屋邨維修保養好 住得更安心
綠化充足 幸福感更多!

其他資料

所屬公司/機構屬於以下哪個界別? (可選多項)

「幸福在澤安」設計比賽查询表格

8個幸福概念

綠色生活

融合自然元素、城市綠化和可持續設計。

8個幸福概念

樂齡安居

設計年齡友善環境,尤其顧及長者需要。

8個幸福概念

跨代共融

創建多元共融環境,促進跨越年齡、傷健和文化背景的鄰里連結。

8個幸福概念

家社互聯

創造可以建立社交聯繫、增進社區參與和家庭凝聚的鄰里空間。

8個幸福概念

增值上流

創建有利環境,讓居民得到各類服務機構提供的社區支援,讓其發揮潛能,增強向上流動的信心。

8個幸福概念

地方形象

凝聚社區歸屬感,鼓勵居民愛惜和保護公共設施及屋邨環境,塑造正向形象。

8個幸福概念

活力健康

創建促進健康和積極生活的環境。

8個幸福概念

城市連結

提升社區流動性和連接交通網絡的通達性,增強城市連結。